代理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你提供一个间接访问对象的方式。代理类与委托类共享相同的接口,代理类主要负责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将消息转发给委托类,并在事后处理消息等。 代理模式可以在不修改被代理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扩展代理类,进行一些功能的附加与增强。
本文目录导读:
在软件工程领域,设计模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代理模式是这些设计模式中的一种,它主要用于在不修改原始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本文将详细介绍代理模式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方法。
代理模式的概念
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这个模式中,代理类与实际对象有相同的接口,但它们可以在内部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例如记录日志、性能监控等,这样,当我们使用代理对象时,就不需要知道实际对象的存在,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代理模式的特点
1、延迟加载:代理模式可以在需要时才创建实际对象,而不是在程序启动时就创建,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启动速度和内存占用。
2、保护目标对象:代理对象可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例如限制访问权限、记录访问日志等。
3、易于扩展:当需要为实际对象添加新功能时,只需在代理类中添加即可,而无需修改实际对象的代码。
4、实现接口:代理类需要实现与实际对象相同的接口,这样在使用代理对象时,可以保持原有的代码不变。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1、AOP(面向切面编程):通过代理模式,可以将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管理等)与业务逻辑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2、URL代理:通过代理模式,可以将用户请求转发给后端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
3、动态代理:通过Java的java.lang.reflect.Proxy类,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生成代理对象,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拦截和增强。
代理模式的实现方法
1、静态代理:在编译时就确定了代理类和实际对象的关系,可以使用Java的Proxy类或者cglib库来实现。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doSomething(); }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RealSubject do something"); } } public class Proxy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if (realSubject == null) {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preRequest(); realSubject.doSomething(); postRequest(); } private void pr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ProxySubject preRequest"); } private void post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ProxySubject postRequest"); } }
2、动态代理:在运行时确定了代理类和实际对象的关系,可以使用Java的java.lang.reflect.Proxy类或者cglib库来实现。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public class DynamicProx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ubject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MyInvocationHandler(realSubject); Subject proxySubject = (Subject) Proxy.newProxyInstance(realSu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 realSubject.ge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proxySubject.doSomet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