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也叫做委托模式,它允许你提供一个间接访问对象的方式。 代理模式可以在不修改被代理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扩展代理类,进行一些功能的附加与增强。
代理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这种模式通常用于需要延迟加载、缓存、线程安全等问题的场景,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不修改原始类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一个代理类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代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访问控制权交给一个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可以在访问原始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操作,例如缓存、过滤、转换等,这样,当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原始对象时,代理对象可以减轻原始对象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代理模式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一个抽象接口,声明需要由子类实现的方法。
2、创建一个实现抽象接口的具体类,即目标对象。
3、创建一个代理类,实现抽象接口,并持有目标对象的引用。
4、在代理类中实现需要由子类完成的方法,例如缓存、过滤、转换等。
5、在客户端使用代理类来访问目标对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代理模式示例:
from abc import ABC, abstractmethod 1. 定义抽象接口 class Subject(ABC): @abstractmethod def request(self): pass 2. 创建目标对象(具体类) class RealSubject(Subject): def request(self): return "Real subject's request" 3. 创建代理类(具体类) class Proxy(Subject): def __init__(self, real_subject): self._real_subject = real_subject self._cache = {} def request(self): if "request" in self._cache: return self._cache["request"] else: result = self._real_subject.request() self._cache["request"] = result return result 4. 客户端使用代理类来访问目标对象 real_subject = RealSubject() proxy = Proxy(real_subject) print(proxy.request()) # 输出:Real subject's request print(proxy.request()) # 输出:Real subject's request(从缓存中获取)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抽象接口Subject
,它有一个request
方法,然后我们创建了一个具体的类RealSubject
,实现了request
方法,接着我们创建了一个代理类Proxy
,它也实现了Subject
接口,并持有一个RealSubject
的引用,在代理类的request
方法中,我们首先检查缓存中是否已经有了请求的结果,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否则调用原始对象的request
方法并将结果存入缓存,我们创建了一个RealSubject
实例和一个Proxy
实例,并分别调用它们的request
方法,可以看到,当我们第一次调用proxy.request()
时,会调用原始对象的request
方法并将结果存入缓存;第二次调用时,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结果,这就是代理模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