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静态代理是指在编译期就确定了代理类和被代理类的绑定关系,而动态代理则是在运行期通过Java反射机制动态生成代理类。
代理模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设计模式,它通过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Java、C#等许多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都有对代理模式的支持,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代理模式的概念、使用场景以及实现方式。
1、代理模式概念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的目的在于将代理对象与被代理对象分离,从而实现了解耦。
2、代理模式使用场景
代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 远程代理:为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这样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
- 虚拟代理: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通过它来存放实例化需要很长时间的真实对象。
- 安全代理:用来控制真实对象访问时的权限。
- 智能指引:当调用真实的对象时,代理处理另外一些事情,如计算真实对象的引用次数,这样当该对象没有引用时,可以自动释放它。
3、代理模式实现方式
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主要有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
- 静态代理:在编译期间就已经确定了代理类和被代理类的关系,代理类和被代理类通常都实现同一个接口,静态代理的缺点是不够灵活,如果需要更换代理类,就需要修改源代码。
- 动态代理:在运行期间动态生成代理类,不需要修改源代码,动态代理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JDK动态代理、CGLIB动态代理等。
4、代理模式优缺点
代理模式的优点:
- 代理模式能够将代理对象与被代理对象分离,从而实现了解耦。
- 代理模式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
- 代理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
代理模式的缺点:
- 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会造成请求处理速度变慢。
- 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工作,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非常复杂。
5、代理模式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Java静态代理模式示例: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void request(); }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RealSubject: Handling request."); } }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 private RealSubject realSu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if (realSubject == null) { 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preRequest(); realSubject.request(); postRequest(); } private void pre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Proxy: Before request."); } private void post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Proxy: After request.");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xy proxy = new Proxy(); proxy.request(); } }
在这个示例中,RealSubject
是被代理对象,Proxy
是代理对象,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Proxy
来访问被代理对象RealSubject
,代理对象Proxy
在调用被代理对象RealSubject
的方法之前和之后,还可以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如日志记录、权限控制等。
代理模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设计模式,它通过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主要有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代理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解耦、增加新功能、提高系统扩展性,缺点是会增加请求处理速度、实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