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是一种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灵活解决方案。它通过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封装在一个具有共同接口的类中,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工厂模式主要用于创建对象,而策略模式则主要用于选择对象。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策略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定义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这种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
策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多态性”,即同一接口可以被不同的实现类所实现,在策略模式中,我们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策略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1、抽象策略类: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2、具体策略类:包装了相关的算法或行为。
3、上下文类:持有一个Strategy的引用。
策略模式的优点:
1、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
2、可以保证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3、提供了一种选择算法的规则。
4、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
5、使得算法易于切换和扩展。
策略模式也有一些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且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每一个策略需要做什么,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2、产生很多的策略类,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3、由于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实例,因此消耗更多的系统资源。
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1、如果在一个系统里面有许多类,它们之间有一些公共的行为,那么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将这些公共的行为抽取出来,放在一个公共的类里面,这个类就是抽象策略类。
2、如果在不同的时刻,同一个对象有不同的行为,那么可以使用策略模式来封装这些不同的行为。
3、如果一个对象有很多的行为,如果不用恰当的设计模式,这些行为就散布在众多类中,这样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如果需要更改对象的行为,就必须修改这些类,这样违背了开闭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将这些行为封装在一个统一的类中。
策略模式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设计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