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种灵活决策机制,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而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将实例化逻辑封装在一个方法中的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策略模式强调的是算法的选择和切换,而工厂模式则强调的是对象的创建过程。
策略模式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在运行时改变对象行为的方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将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这些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
策略模式涉及到三个主要角色:
1、上下文(Context):持有一个Strategy的引用。
2、Strategy: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些抽象方法组成。
3、ConcreteStrategy:这是实现了Strategy接口的具体策略类。
策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策略类的等级结构定义了一个算法或行为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公共的代码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代码重复,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方式来封装一组可以互相替换的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于应用程序的逻辑变化。
策略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 需要在系统中使用多于一种的策略,且算法的值依赖于用户的输入或选择。
- 需要创建对象时使用复杂的条件逻辑。
- 需要将同一类型的操作的对象进行分类处理,并对不同类的对象提供不同的算法。
策略模式也有一些缺点,由于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因此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每次添加一个新的策略都需要修改上下文类,扩展性较差,由于策略模式使用了多重继承特性,可以通过使用对象组合/委托等方式来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多层次嵌套。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Java、C++等语言来实现策略模式,以Java为例,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策略接口,然后创建实现这个接口的具体策略类,在上下文类中,我们可以持有一个策略对象的引用,并在运行时根据需要更改这个引用。
我们有一个排序问题,可以使用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不同的排序算法,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排序策略接口,然后创建实现这个接口的具体排序策略类,在排序类中,我们可以持有一个排序策略对象的引用,并在运行时根据需要更改这个引用。
策略模式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在运行时改变对象行为的方式,使得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策略模式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选择是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