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设计模式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优秀解决方案,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包括静态代理、动态代理和Java内置的代理类,本文将详细介绍代理模式的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原理
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有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涉及到三个角色:抽象主题(Subject)、具体主题(RealSubject)和代理(Proxy)。
1、抽象主题(Subject):定义了真实主题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使得在任何使用真实主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对象。
2、具体主题(RealSubject):实现了抽象主题的接口,定义了真实主题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
3、代理(Proxy):实现了抽象主题的接口,同时持有一个具体主题的引用,代理对象可以在调用具体主题的方法前后添加一些额外的操作,从而实现对真实主题的访问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
代理模式实现方式
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1、静态代理:在编译时期就确定了代理对象和真实主题的关联关系,静态代理需要程序员手动编写代理类,实现抽象主题的接口,并在代理类中调用真实主题的方法。
2、动态代理:在运行时期才确定代理对象和真实主题的关联关系,动态代理主要依赖于Java的反射机制,通过在运行时动态创建代理类来实现,动态代理分为两类:基于接口的动态代理和基于类的动态代理。
代理模式应用场景
代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1、远程代理:为一个对象在不同的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表,这样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目的。
2、虚拟代理: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通过代理对象来封装真实对象的创建过程,可以在需要时再创建真实对象,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3、安全代理:用来控制真实对象访问时的权限,通过代理对象来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可以确保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真实对象。
4、智能指引:当调用真实的业务方法时,代理可以在方法执行前后进行一些处理,如预处理、后处理、权限控制等。
5、缓存代理:为某个目标操作的结果提供临时存储,以便在后续操作中重复使用,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代理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代理对象来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有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理模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