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行为的问题,一个购物网站可能需要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地理位置等因素来推荐不同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策略模式来解决这类问题,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改变对象的行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策略模式的概念、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策略模式的基本概念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策略模式的主要角色有以下几个:
1、上下文(Context):负责维护一个策略对象的引用,并调用策略对象的算法。
2、抽象策略(Strategy):定义了一组算法,它们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
3、具体策略(ConcreteStrategy):实现了抽象策略中的算法。
策略模式的优点
1、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策略类的等级结构定义了一个算法或行为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公共的代码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代码重复。
2、策略模式提供了替代算法的自由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具体的算法(策略)或使用另一个算法(策略)。
3、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编写出通用的策略类,这些策略类可以应用到很多含有共同行为的类中。
4、策略模式避免了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多重转移语句不易维护,它把原来属于一个类的行为分散到了多个类中,这样当需要修改行为时,我们不得不修改多个类,引入了大量的参数,大大增加了程序的复杂度。
策略模式的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每一个策略是如何工作的。
2、由于策略模式把每个具体的策略实现都封装到各自的类中,如果备选的策略很多,那么会产生很多的类。
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有很多应用场景,
1、数据库访问:在数据库访问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查询语言来实现相同的查询功能。
2、用户界面:在用户界面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渲染技术来实现相同的界面效果。
3、文本处理:在文本处理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解析器来实现相同的文本解析功能。
策略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软件中的变化,通过使用策略模式,我们可以将算法和行为与客户端分离,使得算法和行为可以独立地变化和扩展。